中風又稱為CVA (=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腦血管意外) 或腦中風是指腦部提供血量受阻而迅速發展成的腦功能損傷
- 在血流量減少的狀況下,腦部可以支撐較長時間
- 如果血流完全中斷,大腦僅能存活3分鐘
- 3分鐘後,大腦細胞開始死亡,某些大腦區域喪失功能
中風的主要起因是血管凝塊(阻塞了腦內供血動脈)或腦內出血。如果由血管凝塊引發,被稱為缺血性中風;若是由腦內出血引發,又被稱為出血性中風。
在中風前數週或數月內,病患可能會經歷TIA (=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)。這和中風的症狀類似,但會在24小時內消除,然而,這是一個強烈的警告信號。
一項研究資料顯示,中風後專業的復康運動,有助提升病人的活動能力、改善步行情況及減少再次中風的機會。
來源:Poster 42 defining “clinically meaningful changes of gait speed” in a poststroke therapeutic exercise study.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, ISSN 0003-9993, 2004, Volume 85, Issue 8, p. e15
中風後恢復得愈好,意味著病人將愈加獨立,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對家人和朋友的依賴。
在恢復過程中獲得專業護理,會顯著地減少家庭成員的焦慮和擔憂,從而可以分配更多時間在他們的事業發展和子女教育方面。
就中風的位置,不同位置會對病人產生不同的影響:
- 身體一側癱瘓(偏癱): 相對較易忽視另一側。
- 於思維,意識,注意力,學習,判斷和記憶產生問題
- 較難理解和組織對話,亦會有閱讀和聽力的問題出現(失語症)
- 難以控制情緒或表達情緒,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如:
- 抑鬱
- 神情呆滯或產生莫名的疼痛
- 失禁
中風特別護理:
- 改善生理及心理上的問題 (如精神和情緒方面)提昇患者的獨立性
- 檢查皮膚的完整或肢體有否攣縮(由於病患失去疼痛感)
- 加強物理治療訓練
- 保持及提昇行動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
- 緊急情況下採取相對的應急措施
由於左腦損傷導致患者喪失正常溝通的能力。
這會影響說話能力,理解能力,閱讀能力,寫作及處理數字的能力。
另外,因為患者的思考能力未受影響,所以要對待他們如智力正常的成人一樣。
此外,失語症可以通過訓練及刺激得以改善及恢復。
可能出現的問題:
- 抑鬱
- 憤怒
- 情緒不穩定:中風後的病患會產生自發性無法控制的情緒反應
如無緣無故地大哭或大笑,這些反應在中風後最初幾月裡尤為嚴重
- 冷漠
作為護理人員,應當了解以上情況是有可能產生。而最重要的是,在任何情況下需保持冷靜和耐心。
25% 中風患者在5年內會再次中風
80%的中風都是可以防範的!
中風的風險因素可以列入3個類別:
- 可控制的風險因素
- 改用含有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食譜
- 幫助患者保持健康體重
- 鼓勵患者多運動
- 鼓勵患者戒菸,戒酒
- 鼓勵患者定期身體檢查
- 治療糖尿病,高血壓和其他疾病
- 不可控制的風險
- 年齡:55歲以上人群屬於高風險
- 性別:男性有較高風險,但女性的中風死亡率比男性高
- 人種:黑人有更高的中風概率
- 家族病史:有中風家族病史的人士有較高的風險